新能源与材料学院
新能源与材料学院(College of New Energy and Materials,简称CNEM)成立于2018年11月。学院致力于服务国家“双碳”目标,助力能源产业转型升级。聚焦氢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围绕产能、储能、用能三个环节的高性能材料,深入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氢能生产与利用、电池与储能技术、新能源结构材料与功能材料等方面形成特色和优势,努力培养新能源新材料领域高层次拔尖创新型人才和工程应用型人才。
外引内培,人才强院。学院教师队伍学历层次高、年轻有活力。现有教职工65人,其中专任教师52人,教职工平均年龄42岁。专任教师队伍中,正高职称17人、副高职称20人;45岁以下教师37人(占比71.15%);具有博士学历51人(占比98.07%)。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5人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4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学校优秀青年学者4人、校级青年教学骨干1人、校级青年拔尖人才16人。
强优拓新,争创一流。学院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清洁低碳能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牵头学院。现有国家级平台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6个,以及中国石油大学测试中心、能源材料微结构实验室等多个校级科研平台。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自主设置交叉学科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及材料与化工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自主设置交叉学科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其中,材料学二级学科是北京市重点学科,建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根据ESI最新数据,我校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排行前1%。
育人为本,创新为魂。学院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贯彻新工科教育理念,向国际一流专业看齐,不断加强专业建设。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和储能科学与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学院现有在校生1293人,其中本科生731人、硕士研究生431人、博士研究生131人。近三年来,学生多次参加“互联网+”大赛、挑战杯、全国金相大赛等高水平学科竞赛,先后获得国际级奖项6项、国家级奖项38项、省部级奖项64项。毕业生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普遍欢迎,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持续保持高位。
迎难而上,勇攀高峰。学院按照“搭建大平台、承担大项目、凝聚大团队、取得大成果、做出大贡献”的思路,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科研水平。2013年,学院教师在国际著名综合类期刊《Science》发表论文(第一单位),相应研究成果入选“2013年度中国十大科学进展”。“十四五”以来,学院共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30项,获中国专利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2项。近三年,学院凝练科研方向,形成12个科研团队,在聚焦装备材料服役可靠性、研发特种橡胶密封材料、发明石墨烯绿色规模化制备新技术、推动行业国际化与标准化等方面形成系列代表性成果,解决相关领域“卡脖子”的问题,服务能源行业发展。
新能源,为人类未来创造可能;新材料,为高新技术提供基础;储能,为能源转型注入新动力!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新能源与材料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团结一致,朝着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努力奋进,必将在学校建设能源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征程中做出突出贡献!(数据更新时间:2023年9月1日)
推荐简章
-
非全日制 储能技术3年4.50万周末班北京
40006-90680
全国研究生报名咨询电话热门专题
热门常见问题
最新文章
在线问答
-
答
中国石油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开设了在职研究生课程,课程内容丰富且全面,吸引了众多在职人士报考。最近有不少人在咨询: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职研究
-
答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是国内重点大学之一,同时也是在职考研的优选学校,其师资力量雄厚,社会认可度较高,对个人的提升有非常大的帮助。关于报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职研究生怎么选择专业比较好,本文
-
答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是一所教学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的高水平名校,在办学的过程中为国家和社会人才的培养做出了一定贡献。近期有部分想报考的人员在咨询在职考研选择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职研究生怎
在职研究生工具
-
类型
-
信息
-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