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
中国人民大学
  • 简章:6篇
  • 学费:¥3.00~53.00万
  • 学制:1~3年
  • 简称:人民大学,人大
  • 招生:北京 江苏 广东 上海
  • 方式:周末班 网络班 集中班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

社会学院

重点学科 全国学科评估A+ 一流师资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由原社会与人口学院更名调整而成。

本院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在发展过程中有机融合了陕北公学基因和李景汉、吴景超、全慰天等中国早期著名社会学家解放后在我校的工作。1984年,郑杭生先生主持建立社会学研究所,标志着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学科在新时期正式恢复重建。1985年学校建立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硕士点,1987年建立社会学系,1993年建立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博士点,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始建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4月,原社会学系、人口学系组建成立社会与人口学院。2024年4月社会与人口学院更名调整为社会学院。

经过多年的建设,本院逐渐发展为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培养体系完整,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资政启民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影响的中国社会学教学和研究重镇。社会学学科在教育部历次全国一级学科评估排名中均排名第一或A+;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点2020年在教育部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获评A+;2017年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022年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社会学专业、社会工作专业分别于2019、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院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学学科的建设方向,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科学研究水平、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致力于打造理论与实践并重,兼顾专业建设与社会服务,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科学研究高地、人才培养基地和决策咨询平台。

目前,本院下设社会学系、社会工作系、人类学系、社会政策系。设有社会学、社会工作2个本科专业,经济社会历史科学实验班(ESH 实验班)、“社会学——信息资源管理”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数字社会与数据治理实验班)2 个跨学科人才培养项目;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3个硕士点;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点(MSW)、社会政策专业硕士学位点(MSP);社会学、人类学2个博士点;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个。拥有社会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和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高等学校社会学(含人口学)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北京市重点研究基地北京社会建设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创新高地社会工作与发展研究院。

    本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68人,其中专任教师49人,行政教辅人员19人,拥有各类高层次人才,多人担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MSW)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等重要学术领导职务,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刘新、谢宇、赵鼎新、周雪光、阎云翔等国际知名教授担任我院兼职教授,Don Trieman、Andrew Walder、Ethan Michelson、林楠、饭田哲也等国际知名教授曾在我院担任外教。

本院办有《社会学评论》和《社会建设》两本专业期刊。创建了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等多个大型连续性社会调查。创设了十余个常设性、品牌性学术活动。本院以上述专业期刊、社会调查项目和品牌学术活动为抓手,积极打造一流学术平台,既为本校社会学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是全国社会学学科发展的重要引擎。

本院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学术资源的开放共享,致力于团结国内外同行协同创新,具有鲜明的国际性和开放性。其中,CGSS在国内首开共享数据之先河,至今已向全社会开放8个批次的数据。CEPS和CLASS数据亦已开放。上述社会调查数据库目前注册用户已超过25000人,其中海外用户超过一半。牵头组建的中国社会调查网络(CSSN)联合全国5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学学科建设和国内社会学机构之间的合作。共同发起成立东亚社会调查(EASS),并代表中国参加国际社会调查合作组织ISSP。三个重点研究基地均向国内外同行开放课题申请和驻所研究。两个专业期刊和所有学术活动均广泛邀请国内外学者参与。

本院积极利用专业优势,发挥资政启民作用,为全国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多位教授担任中央部委以及联合国等重要国际组织的咨询专家,多次向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提交咨询报告,并多次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本院还通过公益慈善项目、网络公开课、专业社会实践等形式直接参与社会建设、普及科学知识,积极弘扬中外优秀文化,大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本院致力于提供国内一流的,同时具有国际影响的社会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国情意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社会担当,专业基础扎实,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能够胜任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每年大约招收本科生90人,硕士研究生80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MSW)80人,博士研究生35人。学生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吴玉章奖学金等重要奖项,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学术竞赛等重要活动中多次取得包括特等奖在内的佳绩。培养了刘延东、刘强东等知名校友。

本院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国(境)外交流机会。与南加州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墨尔本大学、南安普敦大学、卡迪夫大学、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日本广岛大学、台湾辅仁大学等境外高校有联合培养项目,与芝加哥大学、密歇根大学、斯坦福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加州大学等学校有密切的学生交换关系;每年有来自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学等世界名校的多位教师赴我校国际小学期开设社会学、人类学、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等方面的课程。

  

推荐简章

共6篇简章
专业方向 专业 关注度 学制 学费 授课方式 地区
全国研究生报名咨询电话

40006-90680

全国研究生报名咨询电话

热门专题

更多
  • 1
  • 2
  • 3
  • 4
  • 5

热门常见问题

更多

最新文章

更多

在线问答

更多

在职研究生工具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