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
江西师范大学
  • 简章:1篇
  • 学费:¥2.40~6.00万
  • 学制:2~3年
  • 简称:江西师大
  • 招生:江西
  • 方式:网络班 周末班
  •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紫阳大道99号

地理与环境学院

注重实践人才培养 科研成果显著,多次荣获国奖

【历史沿革】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前身为1958年的江西师范学院地理系,1962-1978年期间停办。1979年地理系恢复招生,1993年增设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1994年更名为环境资源科学系,1996年增设城市规划专业,1999年改名为城市与环境学院。2003年7月学校在对原城市与环境学院的有关专业进行调整的基础上成立地理与环境学院。经过几代师大地理人薪火相传、励精图治,学院已发展成为江西省地理学人才培养的领军阵地和江西省地理科学研究的创新中心。

【专业建设】

学院于2018年获批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单位。现有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三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和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人文地理学、区域经济学、自然地理学、地理教学论、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地理学被评为为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地理科学专业为江西省省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2013年获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项目。学院是江西省地理学会的挂靠单位,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学院建设,设立了“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80余人,专任教师61人,教授17名,副教授19名,国际欧亚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称号1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称号3人,江西省青年井冈学者1人,江西省高校学科带头人2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5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人数占81%;具有半年及以上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人数占50%。

【人才培养】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800余人,研究生230余人。建系(院)以来,先后为省内外各级学校、研究机构和政府有关部门培养和输送各类人才,造就了一批活跃在地理教育和地理研究领域中的学科带头人或学术骨干。学院设有自然地理综合实验室、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天文观测实验室和地理标本陈列室、气象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实验室,另外还在中科院千烟洲试验站、都昌县等地建有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教学、实习和科研实验基地。装备有ArcGIS、MapGIS及ERDAS等国内外主流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和一批先进的环境分析仪器设备,实验室仪器设备原值总计超过1000多万元,学院专业图书资料室藏书2万余册,中外文期刊近百种,可充分满足研究和教学的需要。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结合学科特点,将人才培养延伸至第二课堂。成立于1996年“蓝天”环保社团是江西师范大学的特色学生社团,社团紧扣绿色环保宣传为主线,在校内外开展各种形式的环保调研和科普宣教活动,具有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力,2005年获“全国优秀学生社团”,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荣誉60余项,已成为地理与环境学院学生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品牌。2007年,成立蓝天环保社团党支部,积极探索“党建+学生社团”发展新模式,把社团活动与党团活动、社团教育和党性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走出一条“党员引领社团发展,社团凝聚青年学生”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新道路。支部先后获“江西省教育系统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西省高校示范性党员活动室”“江西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社团长期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和实践,先后开展“湿地使者行动”“江西省大学生绿色营”、“江西省大学生环教营”、“保护母亲河”、“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结对帮扶共建环保社团”、“留住江豚的微笑”等系列环保实践活动。社团先后获 “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先进集体”、“湿地使者行动全国一等奖”、“世界生命湖泊最佳保护实践奖”、“全国优秀学生社团”、“江西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荣誉称号。

【科学研究】

多年以来,学院在区域与城市发展、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土地评价与规划、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应用和鄱阳湖研究等领域开展了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多项成果荣获国家和省级奖励,其中“鄱阳湖综合科学考察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空间信息智能处理、建模和集成分析的理论与方法”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三峡工程对鄱阳湖区环境影响及对策研究” 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空间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生态环境研究”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江西庭院生态经济研究与推广”、“江西京九沿线城市化研究”、“江西省农用地分等”、“鄱阳湖沙化土地生态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西省人口城市化进程研究”获国务院第五次人口普查国家级课题评审一等奖,“鄱阳湖区对长江洪水调蓄功能与防灾综合治理对策研究”获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湖沼型疫区血吸虫病易感地带的空间模拟”获教育厅科技成果二等奖。近5年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一项(国拨经费76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项,各类省部级以上纵向项目合计71项,各类横向社会服务项目100余项,经费总计6200余万元。在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RoyalSociety B》、《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地理学报》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 240 篇,出版专著12部,鄱阳湖系列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关注。获批国家专利、软件著作权30项。在主体功能区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环境影响评估、智慧旅游、智慧城市、市县空间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土地评价与规划、生态保护区规划等方面承接了100余项横向社会服务项目,经费近2000万元,部分咨询报告得到省部级领导批示,一批规划方案被政府部门采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科技支撑。

【平台建设】

学科平台包括“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师范大学)”(2003)、“流域生态与地理环境监测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2014)、“江西省鄱阳湖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重点实验室”等平台,重点实验室设有鄱阳湖湖泊生态环境、湿地生态与环境健康、流域综合管理与区域发展、鄱阳湖生物多样性、生物资源综合利用、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空间信息共享服务等研究方向。学院以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契机,以鄱阳湖流域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紧密结合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规划,积极开展资源利用、环境演变、自然灾害、国土整治、人口与城市化、区域发展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尤其是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决策支持服务为重点,开展多学科、多层次、多方位的综合研究,逐步形成鄱阳湖流域健康与生态安全、空间信息分析处理与系统应用、城乡人口与区域发展等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鲜明地方特色的研究方向,使之成为鄱阳湖研究的重要基地。

学院不仅是江西省地理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同时也是全省地理科学研究中心。由江西师范大学和江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共同领导的江西省国土开发整治研究所以及江西省地理学会、江西省遥感应用技术协会生态环境专业委员会、江西省环境学会科普教育工作委员会、江西地理研究所等多个学术团体挂靠学院。

【合作交流】

近年来,学院通过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学术研究机构的交流和合作,进一步提升了办学水平和学术声誉。2013年成立了中美“湖泊-流域-湿地”联合研究中心,2017年成立了中俄“湖泊-流域-湿地”联合研究中心。2013年,学院与德克萨斯州农工大学柯柏斯克里斯提校区(Texas A&M University Corpus Christi)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学院合作实施“3+2本/硕”联合培养计划。2017年,增设了“4+2本/硕”联合培养计划。此外,学院还组织了本科生赴美国中密执安大学暑期体验计划、“两岸四地”暑期夏令营、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开展地理实习等多项短期学生交流活动。 围绕大湖研究,学校与美国中密西根大学共同成立了“中美湖泊-流域-湿地联合研究中心”。近五年举办或协办重要国际学术会议10余次,邀请了国外知名专家来院讲学和交流60余场。

  

推荐简章

共1篇简章
专业方向 专业 关注度 学制 学费 授课方式 地区
全国研究生报名咨询电话

40006-90680

全国研究生报名咨询电话

热门专题

更多
  • 1
  • 2
  • 3
  • 4
  • 5

热门常见问题

更多

最新文章

更多

在线问答

更多
  • 江西师范大学是位于江西省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学校在国内也是处于比较知名的状态,师资力量强。为了服务于广大的在职人员,该校特意开设了在职研究生课程班,报考方式有同等学力申硕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接

  • 江西师范大学是位于江西省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师资力量强。为了服务于广大的在职人员,该校特意开设了在职研究生课程班,报考方式有同等学力申硕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下文分析一下,江西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

  • 江西师范大学在办学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学科体系,现有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吸引了很多人员前来报考学习。关于江西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的考试难度大不大,招生专业有哪些,下文为大家详细介绍,仅供

在职研究生工具

提示